一、总体概况
1、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于1987年恢复重建并招生,分别于2003、2005、2007和2010年获批植物学博士点、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和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7年9月21日,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生物学科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2021年,进入第二轮一流学科建设。
2、学科建设情况
学科方向布局:立足河南省及黄淮海地区的区域特色,面向河南和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及植物科学的国际前沿,聚焦作物逆境生物学与粮食生产的重大科学问题,围绕作物遗传改良与逆境适应、种业创新和耕地资源高效利用、生物合成与绿色制造、全球环境变化与生态安全等重点领域,以培育高水平重大科研成果为导向,强化学科内涵建设,实施“生物学+”战略,带动了农学、生物医学、纳米生物学、生物信息等交叉学科的发展。
平台建设:本学科拥有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逆境生物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作物逆境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作物逆境生物学高校引智基地“111计划”以及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目前,已建成了功能基因组及蛋白质组学、细胞生物学成像和作物遗传改良3个研究平台,各类教学及科研实验室20余个。建有海南作物南繁试验基地、开封市繁殖和改良基地。设备总价值近1.0亿元。
科研情况:2021年度生物学科获批国家级纵向项目数31项,共计金额3910.7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21篇,其中高被引论文1篇,特邀主题报告44次。
3、研究生学生基本状况
2021年度生物学方向共招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64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306人,在读博士生185人,在读硕士生人数达到896人;经过论文评阅、答辩等考核,共授予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103人;生物学方向学生就业率达到93%。
4、研究生导师队伍状况
现有专职教师总数52人,教授35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1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中组部“青年千人”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河南省“中原学者”3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3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2人。2021年导师遴选工作共审定增列博士研究生导师9人,审定增列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认定增列博导23人,认定增列硕导17人。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党委作为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首批党建示范创建标杆学院、首批思想政治建设阵地和先进基层党委,按照“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的思路全面推进党建工作的系统化、精细化、项目化和特色化,形成了目标明确、职责清晰、运转顺畅的工作体系,创新了党建工作的机制、载体和平台,有效激发了学院党建工作的影响力与生命力。 “植物逆境党支部”先后被评选为河南省首批样板党支部、河南省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获批1项河南省教育系统党建创新项目。研究生第二党支部获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100 余人次获省三好学生、校文明学生等称号;何雨英同学获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王文泽获得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2、理想信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自强不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育人全程。定期邀请专家为师生解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全过程,培育了一批德智体美劳兼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涌现了一批见义勇为、积极参与抗洪救灾及疫情防控的优秀学子,先进事迹被人民日报、全国少工委、北京青年报、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电视台、开封日报等社会媒体先后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以文育人成效显著。
学无止境,卓越生科特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完善院史馆,持续编撰“学科发展史”、“卓越生科文库”等一系列史料,传承“学无止境、境如生命”学术文化。搭建“卓越生科文化长廊”,打造“卓越生科沙龙” “卓越生科学术文化节”等育人活动,以“卓越生科”为核心的特色文化体系日益丰富,形成了优良的院风学风。创造了崇尚科学、求真务实、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生态氛围,在学校起到了引领作用。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入选河南省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逆境生物学教师团队被评为全国第二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等媒体上分别报道了张立新、周树堂等优秀党员先进事迹。
3、校园文化建设
2021年,学院积极举办研究生春/秋季运动会、英语演讲系列比赛、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生物学系列科普活动等活动,不仅丰富研究生的课余生活,而且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身体素质、劳动意识,校园文化气息日渐浓郁。
4、日常管理服务
秉承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坚持“一切以学生为本”的宗旨,着力加强研究生管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研究生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成立研究生奖助学金评选委员会,制定奖助学金评选细则;加大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导师的责任和义务,为学生成长成才传递正能量;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研究生课余生活;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开拓工作新载体。学院现有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领导1人,设有研究生科研与管理办公室,配备工作人员2人,辅导员3人。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1、课程建设与实施
立足 “国家一流、区域引领、中原风格”的办学目标,以学生职业道德、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培养为根本出发点,开设特色课程。如: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名师开设《生物学理论基础与前沿》课程,以拓宽学生学术视野,培养学术思维方式,实施科教协同,融入国家战略;开设《生物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规范》《生物学文献阅读》《生物学学术论文写作》,以培养学生科研创新和学术交流能力。
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学院出台《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关于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的规定》,成立了学院研究生课程督导组,加强研究生课堂教学管理。
2、导师遴选培训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落实和执行者,导师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决定了研究生培养的水平。学院制定了导师选聘制度,规定了导师选聘的条件,指明了研究生导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使得导师选聘和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新入选的博士研究生导师要具有正高级职称且获批国家级的课题;新入选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要求具有副高级职称,并要参加学校的至善导师培训和学院的专项培训。学院配合学校的研究生指导教师聘期工作情况统计工作,开展导师工作情况督查和公示,促进导师队伍建设。
3、师德师风建设
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第一标准,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职务)评聘、岗位聘用和奖惩的首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实施“教师铸魂计划”、“师德师风提升计划”,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建设,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宣传、教育、培训、考核、监督、奖惩等机制,激励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王刚获评“河南省文明教师”,多名教师获河南省优秀教师、优秀党员、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周树堂、张立新等教师的先进事迹被《河南日报》《中国科学报》《河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宋纯鹏教授领衔的植物逆境生物学教师团队获批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4、学术训练
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以研究生培养方案为基础,提升研究生学术创新力,分别开展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培训强化,提高发现、凝练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通过撰写研究报告和科研论文,提升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5、学术交流
本学科点重视研究生参与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根据《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学术交流要求,参加学术讲座不少于8次,填写《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本》,经审查合格后给予学分。鼓励研究生参与国际国内各类学术会议,并与高水平研究机构或实验室联合培养或科研合作。2021年,学院先后举办了“首届植物逆境多组学国际学术会议”“ 第五届亚洲时间生物学论坛即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生物节律分会”等国际会议,研究生全员参与,其中18人作学术报告。开展“剑桥大学线上科研实训项目”,国外合作导师全程跟进、实时研讨,形成线上沉浸式学术交流新模式。
6、研究生奖助情况
根据《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研究生管理暂行规定》和《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研究生奖励条例》,我院制订了《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评定管理办法》和评选细则。学院设置了研究生“三助”岗位,即:助研、助管和助教,每生每年发放4000元,占学生总人数的30%。积极协助贫困学生办理助学贷款,本年度共有81人成功获批。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1、人才培养
(1)探索贯通式培养模式,打造卓越生物学研究生教育
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子卓越研究中心的合作,完善本硕连读的“菁英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共建生物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引进国际经典教材和课程,协同培养优秀人才,创立了科研院所与高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模式。实施优秀生源计划、英才培育计划和优博优硕培育计划,探索建立本硕博、本硕和硕博贯通式培养新机制。
(2)加强校企合作,促进科教融合科研育人
以校政企合作平台为依托,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纽带,主动对接行业企业和主管部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新工科”“新农科”建设,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成4个本科教学实践基地,其中1个已被认定为省级基地。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2项。
2、教师队伍建设
(1)实施领军人才引育计划,打造国家级创新团队
拓展一流学科人才特区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引育人才效率。围绕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坚持目标性领军人才引进和培养,汇聚全球一流人才。以学术领军人才为核心,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培养富有创新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加强科技支撑人才体系建设,创建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团队。王强等3名教师入选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2)实施青年人才培育拓展计划,健全教师发展支撑体系
建立健全教师发展制度,夯实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进一步改革完善职称分类评价,探索实施特聘、直聘、评聘相结合的职称晋升制度,建立青年人才成长的快速通道。探索实施关键岗位年薪制和团队工资协商制,提高一流学科建设单位绩效比例;实施 “青年英才计划”“青年导师提升计划”和“名师培育计划”,引育1名国家级青年人才、3名省级青年人才。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 10 位行业专家被聘请为职业导师,推进“能力培养+实践探究+人格养成+创新创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3、科学研究
依托作物逆境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作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创建研究生学科交叉创新培育平台。完善落实研究生学术成果奖励制度,全方位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力。2021年,获批的9项校级研究生“英才计划”项目。遴选10项学院“英才计划”培育项目,10项优秀硕士论文培育项目和4项博士优秀论文培育项目。本年度,生物学科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10余项,获授权专利3项;获批河南省优秀博士论文1篇,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优秀博士论文4篇,河南省优秀硕士论文3篇、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优秀硕士论文14篇。
4、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使命担当。把社会实践列为研究生必修课,学生参与玉米、棉花、油菜等重要农作物的种质资源创新、兰考现代农业立体示范园建设、牧业和藜麦生产基地建设等,组建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研究生科技服务团,送科技下乡,助力脱贫攻坚。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筑牢思想防线。严把讲座、论坛和各项活动审查;加强学院主题网站、新媒体建设,定期推出思想建设的重大举措,弘扬先进事迹和生科文化等;打造“卓越生科文化长廊”“习语长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卓越班)”,建成反映生物学跨越式发展历程的院史馆,制作《大德曰生》院情片,营造追求卓越的育人生态。
5、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改革创新情况
开展“植根中华,面向世界”的短期国际交流项目,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实施 “国际交流梦想计划”“国际夏令营梦想计划”“国际课程和双向交流计划”和“剑桥大学线上实训项目”,200余名研究生被选派到英国牛津大学等10所国(境)外知名大学进行交流学习。疫情期间开展为期6周的线上实训,剑桥大学合作导师全程跟进课题,开展实时研讨,形成线上沉浸式学术交流新方法。
与国外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签订教育科技合作协议,积极探索国际化联合培养新模式。2021年,与韩国国立癌症研究中心、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等高校合作,实施“高水平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 “国际交流梦想计划”,已选派2名学生赴韩国交流学习,录取6名博士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待疫情过后派出。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1、高质量生源占比较低。我校生物学科研究生主要来源于省内外的地方高校或三本院校,整体素质较国内一流高校仍存在极大差距。
2、研究生课程体系亟待完善,课程设置丰富度不强,偏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学科交叉课程以及国际学术前沿问题的动态追踪,特色国际化课程匮乏。
3、研究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偏弱。2017年-2019年间,我院出国(境)研究生出国(境)参加学术会议数逐年增加,但鲜有学生在国际会议上作报告,与一流学科的快速发展极不匹配。另有入选国外联合培养计划的研究生,也受制于国际语言水平,不能达标。强读写,弱听说是我国学生英语水平的普遍特点,语言作为交流沟通的重要载体,听说能力提升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开展语言能力专项提升训练,以提高研究生英语综合能力。
4、2021年学位论文抽检情况良好,中等质量论文数量大,优秀论文占比少,入选优秀博士硕士论文数亟待提升。
5、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规模亟待扩大,但受到全球疫情的影响,国外出访显得尤为困难,亟待推动国内外导师课题对接和学生派出等实质性合作。
六、改进措施
1、提高优质生源比例,稳定本校优质生源。充分考虑生物学学科培育优秀科研成果周期长的自身特点,探索建立本硕博、本硕和硕博贯通式培养新机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涌现。
2、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选定授课师资,核定授课内容,研究生课程全面精品化、在线化。
3、增强研究生学术交流意识,提高学术交流能力。办好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大赛、学术创新论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并作学术报告;提升研究生参与专业学科竞赛比例,提升自主科研能力。
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建立“职责+素质+成果”三维评价指标,加强导师考评,落实导师对学生的价值引领、知识探究和能力建设的育人理念,提倡科研反哺教学,做到导师与学生教学相长,不断提升育人水平。
4、增加优秀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培育项目数,积极开展英才计划项目与培育项目遴选。
5、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打造育人共同体。积极拓展研究生科研创新、实习实训基地,打造产教融合育人共同体,依托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校企联合实验室、实践基地,发挥“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学科”协同作用,打造更为开放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2021年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附 表
填写说明:
1.“自然年”为自然年度,即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2.“学年”为教育年度,即上年9月1日至本年8月31日。
3.“时点”为统计截止时间,即本年12月31日。
4. 同一学位点牵头单位的材料可以汇总在一个附表上
附表1 各级重点学科一览表(时点)
序号 |
单位名称 |
学科(群)名称 |
类型 |
年份 |
1 |
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 |
生物学 |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
20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在“类型”一栏中选填: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省双一流创建学科、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学科(群)、国家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市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
附表2 博士研究生招生与生源情况统计表(自然年)
学科 (类别) 代码 |
学科 (类别) 名称 |
计划 人数 |
报录及报到情况 |
招生方式 |
生源质量 |
报考 人数 |
录取 人数 |
报到 人数 |
统招 人数 |
硕博连续人数 |
申请-审核人数 |
直博 人数 |
其他 方式 |
应届生人数 |
本校 人数 |
一流高校人数 |
一流学科 高校人数 |
非双一流 高校人数 |
0710 |
生物学 |
64 |
68 |
64 |
64 |
64 |
9 |
50 |
1 |
4 |
18 |
7 |
10 |
17 |
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统计范围为当年入学博士研究生。
附表3 硕士研究生招生与生源情况统计表(自然年)
学科 (类别) 代码 |
学科 (类别) 名称 |
计划 人数 |
报录及报到情况 |
招生方式 |
学习形式 |
生源质量 |
报考 人数 |
录取 人数 |
报到 人数 |
统招 人数 |
推免 人数 |
其他 |
全日制 |
非全 日制 |
应届生 人数 |
一志愿 人数 |
本校 人数 |
一流高 校人数 |
一流学科 高校人数 |
普通高校 人数 |
0710 |
生物学 |
325 |
221 |
325 |
325 |
325 |
12 |
313 |
325 |
0 |
156 |
221 |
8 |
0 |
8 |
21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统计范围为当年入学硕士研究生。
附表4 研究生就业率统计表(时点)
学科(类别)代码 |
学科(类别)名称 |
博士研究生就业率 |
硕士研究生就业率 |
0710 |
生物学 |
100% |
93%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表5 毕业研究生去向统计表(选填)(时点)
学科 (类别) 代码 |
学科 (类别) 名称 |
毕业 总人数 |
党政 机关 |
高等教育单位 |
中初等教育单位 |
科研设计单位 |
医疗卫生单位 |
其他事业单位 |
国有企业 |
民营企业 |
三资 企业 |
部队 |
自主创业 |
升学 |
其他 |
0710 |
生物学 |
126 |
4 |
16 |
9 |
7 |
10 |
5 |
0 |
47 |
12 |
0 |
0 |
11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毕业总人数”应与高基报表一致,统计时期为学年。2.统计范围不含同等学力研究生、留学生、港澳台生。3.毕业后继续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纳入“升学”统计。4.毕业博士研究生和毕业硕士研究生要分别统计。
附表6 分学科(类别)导师数量统计(学年)
学科 (类别) 代码 |
学科 (类别) 名称 |
博导人数 |
兼职博导人数(含行业导师) |
硕导人数 |
兼职硕导人数(含行业导师) |
兼职导师人数 |
其中行业导师人数 |
兼职导师人数 |
其中行业导师人数 |
0710 |
生物学 |
35 |
21 |
|
5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导师总数应与高基报表一致。2.博导人数不再计入硕导人数。3.兼职博导、硕导是指人事关系不在本校的兼职指导教师。4.在“其中行业导师人数”一栏中,只统计填写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须为本单位正式聘任的与本专业学位类别相关的行业人员。
附表7 高层次人才队伍统计表(时点)
序号 |
高层次人才类型 |
数量 |
1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1 |
2 |
“长江学者” |
1 |
3 |
国家杰青 |
3 |
4 |
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
1 |
5 |
“百千万工程”入选者 |
4 |
6 |
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
1 |
7
|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7 |
9 |
中原学者 |
2 |
10 |
河南省特聘教授 |
4 |
11 |
河南省优秀专家 |
4 |
12 |
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
5 |
13 |
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1 |
14 |
河南省教学名师 |
1 |
15 |
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
12 |
注:高层次人才类型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外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长江学者”称号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近一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近一届全国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省级高层次人才、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省级教学名师入选者、近一届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近一届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
附表8 分学科(类别)课程开设统计表(学年)
学科(类别)代码 |
学科(类别)名称 |
开设课程门数 |
开设课程门次 |
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 |
0710 |
30 |
6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课程门数是指列入培养计划、在学年度内实际开设、具有独立课程代码的课程总数。跨学期讲授的同一门课程计为一门课程。2.课程门次是指同一门课程,多个课头,重复计算。
附表9 各级各类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及质量工程项目统计表(自然年)
序号 |
项目类别 |
级别 |
立项数量 |
总资助金额(万元) |
1 |
研究生“英才计划” |
市校级 |
9 |
7.6 |
2 |
研究生优质示范课程(在线开放课程) |
市校级 |
1 |
8 |
3 |
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栽培教育创新培养基地 |
市校级 |
1 |
15 |
4 |
生物学课程与教材研究 |
省部级 |
1 |
1.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项目类别包括: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项目、优质课程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精品在线课程项目、精品教材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教学案例项目、改革试点项目等。2. 级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市校级。
附表10 研究生学术交流情况(自然年)
学科(类别)代码 |
学科(类别)名称 |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人次 |
参加国内学术会议人次 |
0710 |
生物学 |
568 |
13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表11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统计表(时点)
专业学位类别 代码 |
专业学位类别 名称 |
实践基地数量(不包括科研平台) |
2021年新增数量 |
省部级及以上 |
省部级以下 |
省部级及以上 |
省部级以下 |
045107 |
学科教学生物 |
|
10 |
0 |
0 |
105500 |
药学专硕 |
1 |
6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纳入本统计表的基地为合作单位与本单位签订有正式合作协议且实际接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专业实践的基地。
附表12 研究生产教融合情况(选填)(自然年)
专业学位 类别代码 |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 |
行业企业参与课程数 |
行业企业参与培养研究生数 |
本单位参与行业企业产品开发与推广数 |
技术服务与技术培训次数 |
上级部门采纳意见或代拟文件数量 |
参与制定 标准数量 |
105500 |
药学专硕 |
3 |
48 |
7 |
5 |
0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表13 研究生奖助学金情况统计表(自然年)
序号 |
奖助学金类型(名称) |
博士生资助人数 |
博士生资助金额(万元) |
硕士生资助人数 |
硕士生资助金额(万元) |
1 |
国家奖学金 |
4 |
13 |
12 |
24 |
2 |
学业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一、二、三等) |
90 |
135 |
372 |
316.8 |
3 |
国家助学金 |
90 |
117 |
372 |
297.6 |
4 |
国家助学贷款 |
40 |
55 |
130 |
145 |
5 |
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研究生奖学金 |
8 |
0.8 |
17 |
1.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奖助学金类型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校内奖助学金、各类社会捐助奖学金、“三助”岗位津贴等。
附表14 研究生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及项目情况统计表(自然年)
序号 |
竞赛及项目名称 |
颁奖单位 |
级别 |
获奖人数 |
备注 |
1 |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教育部等12个中央部委单位 |
国家级铜奖 |
4 |
蔡 帅、薛卫士、刘紫寒、 包倩倩
|
2 |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教育部等12个中央部委单位 |
国家级铜奖 |
2 |
冯凯、黄玲玲 |
3 |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河南省教育厅等11个省厅级单位 |
省赛一等奖 |
4 |
蔡帅、薛卫士、刘紫寒、 包倩倩 |
4 |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河南省教育厅等11个省厅级单位 |
省赛一等奖 |
2 |
蔡帅、刘帅 |
5 |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河南省教育厅等11个省厅级单位 |
省赛一等奖 |
2 |
冯凯、黄玲玲 |
6 |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教育部等12个中央部委单位 |
国家级铜奖 |
3 |
柳阳、冯凯、黄玲玲 |
7 |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教育部等12个中央部委单位 |
国家级铜奖 |
4 |
蔡帅、薛卫士、刘紫寒、 包倩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表15 用于研究生培养科研平台(机构)一览表(时点)
科研平台(机构)名称 |
科研平台(机构)类别 |
批准部门 |
获批或设立年份 |
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科技部 |
2011 |
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
科技部 |
2019 |
植物逆境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2005 |
河南省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省重点实验室 |
科技厅 |
2005 |
作物逆境生物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国家外国专家局 |
2016 |
河南省纳米生物医学国际联合实验室 |
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 |
河南省科技厅 |
2016 |
植物种质资源与遗传工程实验室 |
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
河南省教育厅 |
2010 |
动物转基因与细胞工程实验室 |
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
河南省教育厅 |
2010 |
河南省作物逆境多组学国际联合实验室 |
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 |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
2020 |
河南省脑靶向生物纳米药物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 |
省科学技术厅 |
2020 |
乳腺生物反应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河南工程研究中心 |
河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
2017 |
河南省抗逆与特色小麦工程研究中心 |
河南工程研究中心 |
河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
2019 |
河南省应用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
河南工程研究中心 |
河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
2020 |
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资源与应用微生物实验室 |
校级科研实验室 |
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 |
2020 |
作物逆境生物学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
协同创新中心及研究所 |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
2020 |
注:1.须完整准确填写科研平台(机构)名称。2.科研平台(机构)类别包括: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其他国家级科研机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省部设置的研究所(院、中心)、教育部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级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
附表16 新增科研项目及经费统计(自然年)
类 别 |
纵向项目数 |
纵向经费金额(合同金额,万元) |
横向项目数 |
横向经费金额 (合同金额,万元) |
国家级 |
省部级 |
市校级 |
其他 |
国家级 |
省部级 |
市校级 |
其他 |
自然科学 |
31 |
|
|
|
3910.7 |
|
|
|
|
|
人文社科 |
|
|
|
|
|
|
|
|
|
|
附表17 研究生成果数量统计表(自然年)
学科(类别)代码 |
学科(类别)名称 |
学术论文数量 |
专利数量 |
著作数量 |
科研获奖数量 |
其他成果数量 |
0710 |
生物学 |
23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成果统计要求本培养单位为署名第一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研究生第二作者)。
附表18 优秀学位论文统计表(自然年)
学科(类别)代码 |
学科(类别)名称 |
校级优秀学位论文数量 |
省级优秀学位论文数量 |
学会(教指委)优秀学位论文数量 |
其中博士学位 论文数量 |
其中硕士学位 论文数量 |
其中博士学位 论文数量 |
其中硕士学位 论文数量 |
0710 |
生物学 |
4/14 |
1/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表19 研究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统计表(自然年)
序号 |
层次 |
出国留学人数 |
与国外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人数 |
研究生出国(境)短期访学(交流)人数 |
其他 |
1 |
博士 |
|
2 |
|
|
2 |
硕士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在“层次”一栏中,填写博士或硕士。2. 短期访学(交流)时间要求三个月以上(含三个月)。
附表20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相关规章制度修(制)定情况一览表(自然年)
序号 |
文件(制度)名称 |
文号 |
修(制)定年份 |
1 |
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文件汇编 |
|
2020 年 |
2 |
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侯镜如奖学金评选办法 |
|
2021年 |
3 |
学业奖学金评选规则 |
|
2020年 |
4 |
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实施细则 |
|
2021年 |
5 |
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实施管理办法(试行) |
|
2021年 |
6 |
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优秀生源奖励计划暂行办法 |
|
2020年 |
7 |
优秀硕士/博士论文遴选办法 |
|
2020年 |
8 |
研究生自主科研能力培育项目 |
|
2021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